【民生讲座】上海制造:那些年的美术电影 9 —— 相遇九色鹿
系列
鹿在中国文化中是别具意义的象征,以其优雅形态、纯洁、善良的本性为人所喜爱,广泛存在于中国的神话及典故中。因着这份喜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出产过六部关于鹿的动画片,其中包括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鹿王本生》的《九色鹿》,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墨动画《鹿铃》,以及取材于佛教故事,且同样吸收了敦煌壁画特色的《夹子救鹿》。
这些动画短片无不启迪童心、妙趣盎然。其中《九色鹿》以其古朴厚重的画风,扬善抑恶、大快人心的故事情节,以及片中温婉美丽的九色鹿王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为了更深刻的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西域风情,由导演钱家骏带队的筹备组一行人踏上古代的丝路,行进两个月之久,而在条件艰苦的敦煌一住就是23天。在这些日子里筹备组每天潜心研习洞窟中的壁画,起早贪黑的写生、临摹、画速写,晚上互相交流心得,在传统绘画艺术中汲取滋养以生发灵感。一天,冯健男和美术设计胡永凯在北边不被人注意的洞窟发现大量精美的壁画,边上不足2、3平的小洞窟,也引起他们注意,原来这个积有半尺灰的盈尺之地是当年画壁画的无名氏艺术家居住的地方,难以想象如此精美灿烂的艺术的创造者却在这么艰难的状况下生活,第二天冯健男又独自去了这些洞窟,在泥灰里躺了一会儿,发出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艺术是永存的”的感叹。
冯健男,1940年生,江苏南通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原上海美协理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设计师兼编导。曾参加三是多部动画片的编、导、设计与绘制;创作出版了五十多本连环画及绘本儿童图书。冯健男的作品色彩绚丽、古朴典雅;以强烈的中国民族风格和个人艺术特色享誉海内外,并多次获奖。
主要代表作:
1979年动画片《好猫咪咪》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1年动画片《九色鹿》获加拿大汉密尔顿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1982年图画书《九色鹿》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艺术中心主办的“野间国际儿童图书插图大赛”二等奖
1983年动画片《钱包》或美术片小百花奖
1986年图画书《神鱼驮屈原》获“巴塞罗那国际儿童图书插图大赛”三等奖
1992年图画书《神鹿》双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波隆国家图书插画展大奖
1996年图画书《中国传家故事宝库——神话》(三)、(四)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亚洲艺术中心主办的“野间插图大赛”三等奖
2003年《美丽的都灵——我们都来了》获意大利都灵国际艺术节绘画作品入围奖
近二十年来,应邀先后在:苏州工艺美院、山东工艺美院、河北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东华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一席”讲话、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分别作了:《我的艺术人生》《我的心路》《我与九色鹿》《我的中国神话情缘》等演讲,深获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2016年推出的“上海制造:那些年的美术电影”系列讲座,邀请五位曾经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同部门任职的“幕后老法师”和大家一起追溯中国美术电影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黄金时代,活动吸引众多公众参与,饱受赞扬。
上海制造系列将于10月至明年持续推出7场活动,以中国经典美术电影的创作背景、细节、国际交流等角度为切入点,再现台前幕后的工作故事,重温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史和跨越几代人心中抹不去的梦般记忆。